你有没有想过正规股指配资开户官网,如果有一天你有一千万美元现金,你会怎么把这一千万美元带回国呢?你可能在想,直接汇款或者装箱不就能带回来了吗?
实际上,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外汇管制措施,比如中国一年时间只能带五万美元入境,一千万美元可能得带两百年。
今天我们从黎巴嫩、津巴布韦、阿根廷三个国家的亲身实践出发,聊聊当政府信用不再可靠时,一个国家的货币究竟还能值多少钱?
在黑市美元的地图上,有一个国家的案例堪称病毒式传播的教科书 —— 它的货币不是缓慢贬值,而是直接断崖式崩盘;它的政府不是逐步失控,而是突然崩塌。它就是:黎巴嫩。
在很多人的记忆中,黎巴嫩曾是中东的 "东方小巴黎",即使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横扫时,其经济依然独善其身、稳步增长。2019 年,黎巴嫩的人均 GDP 甚至接近 1 万美元。但一夜之间,黎巴嫩的人均 GDP 跌到了 3600 美元,三十年的发展瞬间化为泡影。
你可以把这理解成货币经济版的突发性心梗 —— 没有预警,没有缓冲,只有全身瘫痪。那一年,黎巴嫩经历了三件事:金融系统崩溃、银行关闭、资本冻结;汇率失控、黎镑暴跌、进口停滞;贝鲁特港爆炸、外援中断、国家信用蒸发。
这场危机让黎巴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?我们举个例子:2019 年以前,黎巴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,黎镑对美元官方汇率长期稳定在 1507.5:1,看起来不值钱,但考虑到黎镑最大面额有 10 万一张,还是可以兑换 66 美元的。但经济危机爆发后,一张价值 10 万的黎镑却连 1 美元都换不了。
有人可能会问:黎巴嫩不是实行固定汇率制吗?理论上是这样,但现实是当政府信用崩溃时,所谓挂钩只是个笑话。危机爆发后,黎巴嫩财政部做出决定:放开限制,允许超市用美元对商品定价。决定一出,黎巴嫩工会激烈反对并威胁要罢工游行。
为什么工会反对这么强烈?如果允许超市用美元对食品定价,购物时就可以用黎镑和美元两种货币结算。但实际上,即使没有政策正规股指配资开户官网,商家也希望用美元结算 —— 前有德国马克买不了一个面包,后有津巴布韦人人都是亿万富翁却手持百元纸币花不出去。美元是真正的硬通货,经济危机爆发后本币贬值的血泪教训让黎巴嫩商人们明白:能收美元就收美元。作为普通人只能乖乖去银行兑换美元。
当人们来到银行时,黎巴嫩政府的第二个政策已经准备好 —— 黎巴嫩央行规定,允许每人每月取现 150 美元,相当于一年的美元额度只有 150×12=1800 美元。考虑到黎巴嫩 99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 550 万人口,人均美元储备正好 1800 美元。当时人们的实际收入是多少?2020 年人均收入不到 200 美元,也就是说,换完 150 美元后还有价值 50 美元的黎镑换不出去。换不出去就要面临贬值,今天 50 美元,明天可能变成 49 美元。
全黎巴嫩人都在想怎么把手中过剩的本币兑换成美元。这时黑市成了唯一出路,为了抛出货币,人们根本不在乎兑换比例。2021 年,黎巴嫩黑市汇率达到 6 万黎镑兑 1 美元,是官方汇率的 40 倍。政府决定出手:干脆官方也跟着贬值。2021 年,黎巴嫩将官方汇率调整为 1.5 万黎镑兑 1 美元,直接贬值 10 倍。黑市闻风后直接喊出 10 万黎镑兑 1 美元。就这样,黎镑在三年内贬值近 70 倍,相比三年前只剩不到 2%。到 2024 年,黎镑黑市汇率已达 11 万,最大面值 10 万的黎镑在黑市连 1 美元都换不了。最终,黎巴嫩变成了一个 "美元国家" —— 买饭、看病、交学费全靠美元。美元对黎巴嫩人来说不是地下经济,而是新的主流秩序,已融入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。
其实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,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。但他们坚信只要反应够快,就能在经济危机前把美元黑市扼杀在摇篮里,其中的 "翘楚" 是津巴布韦。
2008 年,津巴布韦遭遇恶性通货膨胀,原因是财政赤字货币化。这一年,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胀刷新了全人类对西方经济学的认知,通胀率一度达到 23100%(没错,没多打一个零)。在如此离谱的通胀下,津巴布韦仍试图让本国货币流通,发行了一张史诗级纸币 —— 面值 100 万亿的津巴布韦元。如果你手里有这张纸币,欢迎在评论区分享,它的收藏价值远超当年的购买力。
这张 100 万亿津元发行后,大家都明白:无论手里拿的是 100 万亿还是 1000 万亿,没人会用面包和你交换。由于货币严重超发,津巴布韦的货币体系在政府一次次 "救世政策" 中加速解体。2009 年,津巴布韦政府被迫宣布放弃货币主权,改用美元作为官方法定货币。这次宣布看似稳住了,但给国家和普通人的代价极其惨烈。
由于常年经济问题,津巴布韦在世界上的信用口碑持续下降。例如,1999 年从 IMF 贷款 1.93 亿美元,2001 年就违约,一拖 16 年,直到 2016 年为争取更多贷款才偿还。之后 IMF 再没向津巴布韦提供过贷款 —— 一是规定不能重复贷款,二是津巴布韦的信用早已清零。不仅外部失信,政府内部信用也降到冰点,无论国家怎么改,国民只信任手里的美元。
从 2009 年到 2016 年,津巴布韦政府放弃货币主权的 7 年里,虽然民众过得糟糕,但没变得更糟。因为从 2016 年开始,8 年内津巴布韦连续 6 次重启货币体系,一次次 "上山",一次次重来。
为什么津巴布韦这么热衷重启货币体系?因为每一次重启都可以通过发行新货币面值体系直接抹去 10 个零,从面值 100 开始,让 100 万亿的面值成为历史。特别是 2006 年和 2019 年,津巴布韦先是推出与美元挂钩、以美元为信用基础的 1:1 等值债券,试图取代美元地位、重新夺回货币主导权,却因只有 1 亿美元外汇储备导致计划迅速失败。然后不顾众议,高调宣布收回货币主权,重新发行新津元,汇率定为 1 美元兑 2.5 新津元。这个新津元能不能让市场重回正轨很难说,但很可能打破前辈的贬值记录。结果 5 年后,新币贬值 12000 倍,官方汇率 1 美元兑 3 万新津元,黑市更是直接破 4 万。一句话总结:比黎巴嫩强一点点,仅此而已。
到 2024 年,津巴布韦放出终极大招:发行一套锚定黄金的新货币 —— 津巴布韦金币(Zimbabwe Gold,简称 ZiG),美国人看了都得直呼内行。没什么特别,就是全球唯一一个既和美元 "PK" 信用锚,又选择黄金作为 "救世主" 的国家。按照津巴布韦央行公告,新津元对美元的初始汇率为 13.56:1,换句话说,普通人手里的 100 万旧津元可以兑换 445 新津元。
显然,津巴布韦政府看到了 "100 万亿" 的警告,现在他们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和多个坏消息:好消息是如愿给本国货币 "清零" 了,1000 万亿的本币不会来了。第一个坏消息是据储备银行行长穆沙亚万胡透露,津巴布韦的黄金储备只有 2522 千克,当时价值 1.85 亿美元;第二个坏消息是这点黄金储备连开个老凤祥都不够;第三个坏消息是一年前穆沙亚万胡曾不经意说过,津巴布韦的黄金储备只有 350 千克 —— 换句话说,不到一年时间,黄金自己 "增值" 了 7 倍;于是 5 个月后,津巴布韦央行宣布贬值 43%,ZiG 汇率跌到 24.4:1 美元,市场上直接飙到 40-50:1 美元,5 个月内贬值超 300%。美元重新成为主流支付手段(占比 80% 以上),黑市美元交易全面活跃,地下汇市完全碾压官方。
在前两个国家,黑市美元是被迫形成的 —— 本币不值钱,民众不想变穷,只好高价买美元。而到了阿根廷,情况不太一样:你可能很难想象,阿根廷的黑市美元居然比国家官方还便宜,买起来像打折清仓。这听上去像笑话,但这是事实 —— 他们的黑市美元不在边缘生存,而是正面上桌抢了央行的活。
要理解阿根廷,就要先理解他们对自己央行的态度 —— 就是看不起自己的央行。阿根廷人不相信央行能管理好货币,所以他们更愿意相信市场。在阿根廷,官方汇率和黑市汇率并存,而且黑市汇率往往更能反映市场的真实需求。这就导致了一种奇特的现象:人们更愿意在黑市上交易美元,而不是通过官方渠道。
阿根廷的经济问题由来已久。长期的财政赤字、高通胀、货币贬值,让阿根廷的经济陷入了恶性循环。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,不得不大量印钞,结果导致货币进一步贬值,通胀加剧。而民众为了保值,纷纷将手中的比索换成美元,进一步加剧了比索的贬值压力。
为了解决经济问题,阿根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包括削减政府开支、提高利率、加强外汇管制等。但这些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,反而让经济更加恶化。例如,削减政府开支导致了失业率上升,民众生活更加困难;提高利率虽然可以吸引外资,但也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,抑制了经济增长。
在这种情况下,阿根廷的黑市美元交易越来越活跃。黑市汇率比官方汇率更灵活,能够更快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。而且,黑市交易往往不受政府监管,交易成本更低,这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。
阿根廷的黑市美元交易不仅影响了国内经济,也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由于阿根廷是南美洲的重要经济体,其经济问题的外溢效应不容忽视。而且,阿根廷的黑市美元交易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警示: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货币和经济,就可能会陷入类似的困境。
黎巴嫩、津巴布韦和阿根廷的案例告诉我们,当政府信用不再可靠时,一个国家的货币可能会变得一文不值。而美元霸权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它通过各种手段架空了其他国家的央行,让这些国家的经济陷入了困境。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正规股指配资开户官网,如何在美元霸权的阴影下保护自己的货币主权和经济安全,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浙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